發表文章

哥利亞遙控炸彈 (Leichter Ladungsträger Goliath) // 2025-07-13

圖片
哥利亞履帶地雷(德文:Leichter Ladungsträger Goliath,意為「哥利亞輕型爆破載具」) 是德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兩款一次性遙控無人地面車輛之一。這兩款分別為使用電力驅動的 Sd.Kfz. 302 與使用汽油引擎驅動的 Sd.Kfz. 303a 和 303b。 盟軍則稱之為「甲蟲戰車」(beetle tanks)。 這些車輛根據型號不同,能夠攜帶 60 公斤或 100 公斤(130 或 220 磅)的高爆炸藥,設計用途包括:摧毀戰車、瓦解密集步兵隊形、以及炸毀建築物或橋樑。哥利亞屬於一次性使用的載具,一旦引爆彈頭便會與目標一同被摧毀。 發展歷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之後,許多發明家曾研發出小型、遙控、履帶式的載具,目的是運送爆炸物。 法國在戰爭期間就開發了兩款這類型的車輛。 其中之一為 「鱷魚施奈德地上魚雷」(Crocodile Schneider Torpille Terrestre),(譯:地上魚雷 鱷魚施奈德),可搭載 40 公斤(88 磅)爆炸物,並在 1916 年 6 月有限度地投入實戰。然而,這款車表現不佳,很快就被當時新出現的戰車所取代。 另一款是 「歐布里奧-加貝電動魚雷」(Aubriot-Gabet Torpille Électrique),由單一電動馬達驅動,並透過一條拖曳電纜供電。這輛車可能是透過離合器控制兩側履帶進行轉向,儘管早期型號可能連轉向功能都沒有。 不過這點可能無關緊要,因為它的任務只是穿越「無人地帶」,直接衝向敵方壕溝發動攻擊。 此外,美國發明家艾爾默·威克瑟姆(Elmer Wickersham)在 1918 年也曾申請了 「威克瑟姆地上魚雷」(Wickersham Land Torpedo)專利。 到了 1930 年代,法國車輛設計師阿道夫·凱格雷斯(Adolphe Kégresse)也研發出類似的車輛。 1940 年末,德軍在塞納河附近繳獲了凱格雷斯的原型機。德國國防軍武器辦公室隨即命令位於不來梅的汽車公司 Carl F.W. Borgward 開發一款可運載至少 50 公斤(110 磅)爆炸物的類似載具。 最終誕生了 SdKfz. 302(Sonderkraftfahrzeug,意為「特殊用途車輛」),稱為 Leichter Ladungsträger(輕型爆破載具)...